本報記者 | 王曉濤
“展望‘十五五’,‘低空要素化、要素場景化、場景經濟化’逐漸形成閉環,低空產業中高速發展,低空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監管體系等逐步清晰,安全與發展統籌推進,新動能特征顯現。”12月5日,在“制勝·賽迪顧問‘十五五’重點產業落地工具冊新聞發布會”上,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楊嶺在分析低空經濟產業時表示,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裝備產品優勢,但總體處于發展初期,大規模應用仍面臨四個方面的核心問題:一是低空飛行器特別是大中型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制造技術面向規模化應用仍面臨挑戰;二是我國低空運營服務市場尚未成熟,市場經營主體實力薄弱,商業模式仍不清晰,市場結構仍需優化;三是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及相關技術尚待突破,低空智聯網、低空空域管理與運行相關支撐技術,以及面向規模飛行的起降設施亟待完善;四是低空飛行保障相關標準與檢驗體系亟待完善,工業標準與適航要求層面亟待探索有效銜接機制。
制造主驅動轉向多領域并進
2024年,各地發展低空經濟熱情高漲,空域改革、場景培育、產業發展和頂層設計不斷深入,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加速構建,低空智聯網、低空氣象基礎設施設備、低空安防設施設備等新內涵不斷擴展,新型航空器研制、適航及檢測檢驗服務能力建設穩步推進。楊嶺預測,“十五五”期間,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產品將加速迭代,低空智聯網、低空安防設備持續創新,支撐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物質載體將更加豐富,低空飛行器制造業與低空運營服務業加速融合,低空基礎設施與保障服務體系穩步建立。 目前,輕小型/大中型無人機、eVTOL、中短距起降和飛艇等各類研制機型不斷涌現,純電驅動成為短途運輸機型的主流技術方向,活塞等燃油發動機仍是當下應急、遠距物流運輸機型的主流動力選擇,混合動力系統也成為電動化轉型未來重要路線選擇之一。“低空裝備產品力成為拉開競爭差距的關鍵,‘十五五’時期,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低空裝備產品在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方向持續迭代。”楊嶺說。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8月,低空應用場景采購活動中41.8%來自行業應用,27.9%來自城市應用,低空游覽場景受到各地普遍重視,公共服務領域采購需求尚未明顯提速,航空研學和融資租賃等衍生業態日趨活躍。據此,楊嶺認為低空新場景應用提速信號尚未顯現,他表示,“十五五”時期低空運營服務仍需各方緊密協作加速融入生產生活,隨著各方協作持續深入,技術裝備日益成熟,短途運輸、行業應用、公共服務和應急救援等場景將逐步融入生產生活。 “隨著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技術標準亟待跟進,‘十五五’時期,低空智聯網技術和標準檢測體系將穩步推進。”楊嶺強調。
因地制宜打造區域產業特色
“全國多數省份已出臺行動方案,百余市(縣、區)入局低空經濟。”楊嶺表示,“十五五”時期,東部和西部地區將聚焦低空產業創新發展,中部和東北等地結合自身產業特色,打造低空場景應用示范體系,形成全國低空經濟穩步發展態勢。 據賽迪顧問統計,在內地,我國低空經濟近八成的產業資源聚集于東部和西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聚集了全國53.2%的產業資源,廣東一省就聚集了全國20.6%的產業資源,其后的江蘇則為6.5%;以四川和陜西為代表的西部地區聚集了24.8%的產業資源,其中四川聚集了6.5%的產業資源。 據了解,廣東省民用無人機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產業資源聚集度高,擁有一批無人機、eVTOL等領域頭部企業,以及一批低空運營服務企業。“廣東產品創新居全國前列,‘十五五’時期有望率先形成低空經濟培育模式。”楊嶺說。 低空產業發展潛力突出的江蘇,“十五五”時期有望建成智能互聯、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低空智聯網,形成覆蓋上中下游的特色低空制造完整產業鏈,同時拓展低空物流、行業應用、低空文旅等應用場景,并開展eVTOL、直升機等城市空中交通場景應用,逐步釋放低空產業發展潛力。 四川作為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省份,圍繞空域改革、低空裝備測試、低空智聯網建設等領域開展較多探索,已形成一批創新成果,集聚一批創新資源。楊嶺表示,“十五五”時期,四川有望發揮產業基礎與空域改革雙重優勢,加速實現西部示范。
企業專業化分工趨勢加速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我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超5萬家,其中上市企業11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1家、高新技術企業3991家。楊嶺表示,“十五五”時期,我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梯隊將逐步完善,新參與者持續涌入,新增注冊量將持續增長,但同時也面臨市場成長空間不及預期和競爭環境惡化的風險,未來企業應聚焦藍海市場持續創新產品和服務。 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發展基礎較好,集中度逐步提高,多數無人機企業在廣東、四川等地區,行業應用、應急救援等領域無人機研制企業梯隊初步形成。楊嶺分析,預計“十五五”時期,無人機企業研制端市場集中度將顯著提速,逐步形成面向不同細分市場的專業化產品及分工,但需警惕低門檻應用市場價格內卷,市場環境惡化。 我國eVTOL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初步形成多極競爭格局,多數企業處于產品研發試驗階段,企業普遍預測2026~2027年將逐步完成適航審定工作。因此,“十五五”時期將有多款機型投入市場,產品將在應用中充分競爭。 目前,在各類無人機行業應用中,農林植保、電力及工程等各類巡檢的應用市場占比較大,同時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未來產品的差異化專業能力將成為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低空飛行器的產品迭代周期較傳統航空器明顯要短,對現有技術體系形成挑戰。楊嶺認為,“十五五”時期,我國低空飛行器及其相關裝備技術將以低空飛行器研制為引領,圍繞動力系統關鍵技術、復雜環境感知技術、低空通感一體網絡通信技術、低空裝備檢測認證技術和低空裝備可靠性驗證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加快科技攻關。 最后,楊嶺表示,地方發展低空經濟應首先聚焦自身要素資源,厘清若干關鍵要素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既要摸清地區低空產業基礎,以破解問題為導向,結合要素資源明確發展低空經濟的切入點、戰略定位,又要把握“低空要素化、要素場景化、場景經濟化”進程,加快應用場景培育,以場景為抓手探索形成低空經濟大循環。
|